在我們的一日三餐中,每天都會出現的就是雞蛋。早餐吃雞蛋幾乎是我們從小到大的生活習慣,平時,我們還會在烹飪其他菜肴的時候放幾個雞蛋。可以說一天當中,雞蛋時最不可少的食材。雞蛋吃法有很多,但無外乎蒸、煮、煎、炒、鹵幾種方式,還有人喜歡生吃,究竟哪一種最健康呢?看看專家給出的答案……
雞蛋,無疑是餐桌上最常看到的食材!小編就曾經說過一句話,如果讓我評一個中國的國菜的話,我一定會把所有的票都投給「番茄炒雞蛋」!哈哈哈!大魚大肉一吃就膩,雞蛋怎麼都吃不夠!

當然,雞蛋也不負眾望,以滿滿的營養回饋給它的「用戶」。雞蛋蛋白質的氨基酸比例很適合人體生理需要、易被機體吸收,利用率高達98%以上,營養價值很高。雞蛋中鈣、磷、鐵和維生素A含量很高,B族維生素也很豐富,還含有其他許多種人體必需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
雞蛋這麼好,但你吃對了嗎?
不知道有多少人跟小編一樣?最愛吃的菜是番茄炒雞蛋,但是對於白水煮蛋卻是滿身心的拒絕。而且認為沒關係,反正雞蛋怎麼吃都是一樣的。

研究表明:就雞蛋營養的吸收和消化率來講,煮蒸蛋為100%,嫩炸為98%,炒蛋為97%,荷包蛋為92.5%,老炸為81.1%,生吃為30%~50%。由此看來,煮、蒸雞蛋應是最佳的吃法。
雞蛋怎麼吃才最健康?5個關於雞蛋的真相你需要知道!
1.不生吃
生吃雞蛋不僅不衛生,容易引起細菌感染,而且並非更有營養。

(1)生雞蛋難消化,浪費營養物質
人體消化吸收雞蛋中的蛋白質主要靠胃蛋白酶和小腸裡的胰蛋白酶。而生雞蛋中的蛋清裡有一種抗胰蛋白酶的物質,會阻礙蛋白質的消化和吸收。
(2)導致生物素缺乏症
生雞蛋裡含有抗生物素蛋白,影響食物中生物素的吸收,容易使身體出現食欲不振、全身無力、肌肉疼痛、皮膚發炎、脫眉等「生物素缺乏症」。
(3)容易感染細菌
大約10%的鮮蛋裡含有致病的沙門氏菌、黴菌或寄生蟲卵。如果雞蛋不新鮮,帶菌率就更高。
(4)生雞蛋腥味抑製食慾
生雞蛋還有特殊的腥味,也會引起中樞神經抑製,使唾液、胃液和腸液等消化液的分泌減少,從而導致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因此,雞蛋要經高溫煮熟後再吃,不要吃未熟的雞蛋。
2.蛋黃也可以吃
普通人適量吃一些蛋黃有益無害。兒童吃蛋黃還能促進大腦、骨骼的發育,有利於兒童的成長。但對於高血壓、高血脂和冠心患者,蛋黃確實不宜多吃,但也沒必要完全不吃,可以每天吃半個蛋黃。

3.土雞蛋並非更營養
土雞蛋與普通雞蛋的營養成分幾乎沒有差別,只是口感上有差距。檢測表明,農家蛋的各個營養素含量並不比普通雞蛋更高。另外,放養土雞的產蛋環境衛生狀況不好把控,雞蛋受到糞便汙染的可能性較大。
4.雞蛋營養價值和蛋殼顏色無關
雞蛋殼的顏色實際上是受基因控製的,無論是白色羽毛的母雞還是別的顏色的母雞,產出的雞蛋在營養成分上是沒有區別的,紅色的雞蛋並不比白色雞蛋的營養價值高。

5.煎雞蛋少吃茶葉蛋適量
雞蛋煎著吃,可能使人攝入超量的油脂,增加熱量,引起血脂增高。因此,吃雞蛋最好採用蒸、煮的做法,這樣才能保證雞蛋的營養不被過多地破壞。
此外,茶葉蛋也應少吃,一來是因為茶葉蛋反復地煎煮,其營養已經被破壞,另一方面,茶葉中含酸化物質,與雞蛋中的鐵元素結合,對胃起刺激作用,會影響胃腸的消化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