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五個層次的普洱茶香:水飄香、香入水、水含香、水生香、水即香。體驗不同層次的茶香,最主要依靠反復的對比,重點在於注意鼻腔、口腔、喉嚨(胸腔)之間的細微感受。
-
水飄香——初級的茶香,茶香膚淺飄揚,聞得見,喝不著。其特徵是,泡茶時散發在空中的氣味,以及茶湯杯蓋等,嗅起來很香,但入口後,香氣即大幅下降,甚至沒有什麼香氣,光剩苦澀。
-
香入水——次級的茶香,茶香大部分彌散開,少部分融入茶湯中,此類茶香給人的體驗是:聞起來很香,喝起來香氣尚可。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
水含香——中級的茶香,茶香少部分彌散,大部分融入到茶湯中,融入到茶湯中的香氣下沉,一部分從口齒中發散,一部分從喉嚨中發散。體驗這樣的茶香,方法是,茶湯入口時屏住呼吸,待茶湯下喉後,閉嘴,從鼻腔中緩慢深出氣,注意體驗香氣的源頭。
-
水生香——高級的茶香,茶香和茶湯的融合度極好,聞起來幾乎不香,但喝完後,香氣從喉嚨深處緩慢回出,異常持久。此類茶的湯感,通常比較油潤。
-
水即香——頂級的茶香,這類茶,必須是原料工藝淳化都很優質的陳茶,其陳香濃鬱豐富,和茶湯完全的融為一體,茶湯流到哪裡,陳香就到哪裡,且茶湯會隨著茶香的揮發而呈現出一種入口即化的感受。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飲之,有「湯即是香,香即是湯」的美妙體驗。

體驗不同層次的茶香,最主要依靠反復的對比,重點在於注意鼻腔、口腔、喉嚨(胸腔)之間的細微感受。體驗香入水,最關鍵是比較泡茶時揮發出來的香氣和喝茶時的香氣,若喝起來比較香,則應當將注意力移到喉嚨和口腔中,體驗水含香的程度,若茶湯喝完後比含在嘴裡還香,則將注意力長時間放在喉嚨部位,體驗水生香,重點關注茶湯下嚥後喉嚨部位的香氣的散發特徵,持久度和濃度。
老普洱茶的第一個重要技巧是沖泡。沖泡老茶最關鍵的就是水溫,水溫越高,老普洱茶的香味發揮得就越好。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因此沖泡老普洱茶時水一定要開,泡茶壺一定要壺壁厚保溫好的壺,沖泡前和沖泡過程中一定要多次用開水淋壺來加溫、保溫。
品鑒老茶的第一個重要技巧是不看包裝紙,不看品牌、年份。先入為主是品鑒普洱茶的大忌。茶要用嘴喝,不要用眼睛和耳朵喝。現在有很多書、很多文章把品鑒老普洱茶的重點放在包裝紙的考證上是不對的。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要知道現在的印刷技術要印出50年代或者哪一個年代的“手工棉”、“雕版印刷”、“人工蓋印”的包裝紙實在是太容易了。另外現在保存下來的老茶中存壞的,存得不好的比存得好的還要多,由於普洱茶大量存於香港、臺灣、廣東,這些地方屬於高溫高濕地區,加之前些年一度流行過濕倉存茶,因此現在保存下來好的老茶比例可以說很少的。從90年代起又出現了利用輕度發酵技術來製作的“老茶”,所製之茶從大紅印到鴻泰昌、同慶號、宋聘號、7542、7572七子餅應有盡有。
由於歷史上的諸多因素影響,現在保存下來的老茶如果要進行等級分類大約可以分成以下幾級:第一級沉香明顯,湯中帶甜,飲後口腔咽喉滑潤乾爽,葉底正常。第二級餅有少許黴點,葉底有少許黑硬葉,但陳沉香顯,湯中帶甜,飲後口腔咽喉滑潤。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第三級香弱,湯中帶甜,飲後口腔咽喉滑潤,葉底正常。第四級,基本無香,湯中基本無甜味,飲後口腔咽喉無不適感,葉底正常。第五級有沉香,湯中有甜,飲後口腔咽喉有乾、苦等不適感,葉底有黑硬葉或軟爛葉。第六級無香,湯中無甜,飲後口腔咽喉無不適感,葉底有黑硬葉或軟爛葉。

就年份鑒別而言,如果自然存放基本沒受潮或者是乾倉存放的茶,一般而言存5年後湯色開始轉紅,5至10年的茶湯色從金紅向紅中帶黃轉變,但苦澀依然明顯。10年後的茶湯逐步變成栗紅色、酒紅色,苦澀開始較明顯的下降,但20年內苦澀仍然會明顯。20年以後苦澀逐漸減弱,到30年後多數老茶苦味會很微弱甚至已無苦味,但澀味會比苦味持續更長時間,有的存了80年的老茶仍會有少許澀感,但如果是製作是經過輕度發酵的茶以及存放中受過潮的茶則變化速度會加快,根據發酵程度與受潮程度的不同變化速度會加快2至3倍甚至更多。當然加快變化的茶口感、香味、葉底等都會有明顯的痕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