蜱俗稱壁虱、扁虱、草爬子、夠豆子等,是寄生在家畜鼠類等體表的一種節肢動物。
它呈紅褐色或灰褐色,長卵圓形,背腹扁平,從芝麻粒到米粒大。

全世界已知蜱類800餘種,我國已發現110餘種。
本地區主要以璃眼蜱、革蜱、扇頭蜱等種類為主。
蜱的一生包括卵、幼蟲、若蟲和成蟲4各階段,其中,成蜱、若蜱有8條腿,而幼蜱只有6條腿。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春秋季是蜱的活動高峰,夏天較活躍,冬天基本不活動。

蜱一般寄生在動物的皮膚較薄、不易被騷動的部位,遊離動物體後附著在草上,可叮人、吸血。
雌蟲吸飽血膨脹後形狀如同蓖麻籽。
蜱蟲並不像蚊子那樣叮咬後離開寄主或是快速進食。
蜱蟲依附在寄生身上,在從幾天到許多天的一段時期內慢慢進食。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一旦蜱蟲找到一個適合進食的地方,它會抓緊寄主的皮膚。
觸鬚貼在皮膚表面,進而深入皮膚進行進食。

蜱媒傳染病是蟲媒傳染病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由蜱作為媒介而傳播的一類疾病。
其中,絕大多數自然疫源性疾病,具有分佈廣、危害大,易引起爆發流行的特點。
蜱叮人後會可引起過敏、潰瘍或發炎等症狀,更為嚴重的是蜱可傳播多種疾病。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已知蜱可攜帶83中病毒、14種細菌、17中回歸熱螺旋體、32中原蟲,其中大多數是重要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和人獸共患病,迄今在國內外共發現蜱媒傳染病18種。

蜱常附著在人體的頭皮、腰部、腋窩、腹股溝及腳踝下方等部位,一旦發現有蜱已叮咬、鑽入皮膚,可用酒精塗在蜱身上,使蜱頭部放鬆或死亡,再用尖頭鑷子取出來,或用煙頭、香頭輕輕燙蜱露在體外的部分,使其頭部自行慢慢退出。

取出後,再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處理,並隨時觀察身體狀況,如出現發熱、叮咬部位發炎破潰及紅斑等症狀,要及時就診。

發現蜱時,無論是在身體或動物體表,還是遊離在牆面、地面,不要用手直接接觸,甚至擠破,要用鑷子或其他工具夾去後燒死,如不小心皮膚接觸蜱,尤其是蜱擠破後的流出物,要進行消毒。